徐思远还记得,一名老太太端详了一会儿她卖的商品,表达了充分的不屑:“三块钱一个我都不要。”
一眼看去,那只是一些Q版卡通人物头像,扁扁的一片,用布料剪裁制成。但在20岁以下的ACG(动画、漫画、游戏)爱好者群体中,这种“手工不织布挂件”拥有极高的人气,售价动辄来到20多元,甚至更高。
每周末,徐思远都会在上海人民广场摆摊,她的不织布挂件遍及《原神》《咒术回战》《光与夜之恋》等多个热门IP。不出几个小时,这些小玩意就会销售一空。
原本作为小众爱好的“二次元”登堂入室,对深谙此道的年轻人来说,既是寻找同道中人的契机,也是从天而降的“财富密码”。
徐思远自称是个“宅女”,从小沉迷各类动漫、游戏,在“二次元”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。工作几年后,她考上了研究生,趁着开学前的悠闲时光,一头扎进了“手工不织布挂件”的领域。
表面上,这只是一些用布片裁剪、拼贴制成的卡通角色头像。但二次元爱好者对自己心爱的角色一向挑剔,即使是简单的手工制品,也十分考验制作者对角色和作品的了解。
徐思远介绍,制作一个手工不织布挂件,首先要根据角色形象设计不织布分解图纸,再依据图纸将零件裁剪下来,逐层粘贴,最后再进行包装。设计图纸约需要20分钟,制作到完成一个挂件,通常也需要20分钟左右。
徐思远制作的不织布挂件
虽然很费功夫,产量还低,但恰恰是亲自设计、手工生产的过程,体现了制作者倾注在商品中的爱。
无纺布、胶水、挂件配饰、包装袋等主要耗材,都可以在电商平台买到。徐思远计算过,每个不织布挂件的材料成本大约在5元到8元钱,主要贵在设计和人工。
在淘宝,单个不织布挂件的售价在10多元到20多元不等,制作精美的成品也可以卖到将近50元的高价。
在年轻人聚集的上海,这些背靠热门IP的小挂件并不缺少销路。周末,徐思远会前往上海人民广场等地段摆摊。在这里出摊需要缴纳一笔摊位费,但因为生意过于火爆,她的不织布挂件往往在上半场就销售一空,下半场可以转租给别的摊主,收回一部分成本。
半年来,徐思远已经靠着这些不起眼的小挂件挣到了2万多元钱。甚至连她的母亲也辞去了工作,在家里帮着女儿制作挂件。为了应对买家们的“询单”,母亲还专门去学习了《原神》等游戏里的角色名。
除了不织布外,棉花娃娃、亚克力立牌、“流麻”(流沙麻将)等手工制品,也纷纷借着二次元的东风,成为了年轻人“搞钱绝学”的一部分。
以棉花娃娃为例,一个个约20厘米高的毛绒玩偶以卡通角色为原型制作,通常还会叠加使用多种布料,以提升层次感。围绕着棉花娃娃,还衍生出了“娃衣”“娃包”“娃床”等商品,乃至形成了亚文化氛围浓厚的“娃圈”。
近期以来风行的“流麻”(ACG周边的一种类型),则以更高的制作难度和华丽度受到女性消费者欢迎。一名在闲鱼承接流麻定制业务的商家透露,自己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,“课余时间全在搞这个。”其主页显示,不同尺寸、形状的流麻定价在35元至50元不等,涵盖了“珠光流麻”“海浪流麻”“镭射流麻”等多个品类。
流麻(流沙麻将)
消费者购入了精美的纪念品,生产者获得了经济利益,IP发行方则借此构建起繁荣的泛内容生态,这何尝不是一种“三赢”?
徐思远表示,同人作品有助于提升IP的知名度,再加上手工制品产量低、周期长,所以动漫和游戏厂商都会默许甚至鼓励此类产品的流通,“但如果大量制作或机械生产,就需要寻求专门的公司授权了。”
看似简陋的“小生意”实则大有乾坤。Z世代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单纯的装饰品,而是其背后的文化属性和身份标签。
《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2021年中国二次元内容市场规模约602.9亿元,预计到2026年,中国二次元内容市场规模将超千亿;今年天猫双11的玩具潮玩榜单中,也有多个主打二次元IP的品牌入榜。
徐思远说,未来会考虑把这项副业长期运营下去,“比较有意思,而且有成就感。”
(文中受访者为化名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