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疫情下,有些国家口罩涨到130多元一只,苦盼“中国制造”回归|电商运营摘要:口罩、消毒液成了全球“硬通货”。 天下网商记者 倪轶容 “老大,这次是什么货?海洛因?吗啡?” 意大利郊区,两位黑手党成员焦急地询问刚从车上下来的大哥。大哥微微一笑,示意身边小弟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。一层层打开之后,里面出现了一瓶消毒液。 “忘了海洛因吧!现在人人都想要这种免洗消毒液,市面上一货难求,号称‘液体黄金’!”大哥的表情有点激动。 “我们有竞争对手吗?”小弟问。 “就一个。” “谁?” “亚马逊那瘪犊子!” 这是一段近日在意大利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恶搞视频,改编自一部黑手党题材电视剧。截至北京时间3月5日10:00,中国境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总数达1.3万例,其中,意大利确诊病例已超过3000例。疫情之下,消毒液、口罩等物资在意大利遭遇疯抢,相应的段子、恶搞视频也层出不穷。 不仅在意大利,如今在全球,口罩、消毒液都成了“硬通货”,部分国家的口罩涨价幅度甚至超过了2000%。而在“一罩难求”的当下,全世界的人民都开始怀念“中国制造”——作为口罩“一哥”,中国曾承包了50%的全球口罩产量。 没有最贵,只有更贵 “今天,意大利人都忙着在手机上转发一张图片。这是一幅恶搞版的名画‘最后的晚餐’:因为担心被传染,所有人都缺席了这场聚餐。而这幅图的标题是:天啊,聚餐地点竟然在米兰……” 3月1日,《纽约时报》发布《意大利,欧洲的新冠病毒实验室》一文。文章提到,疫情下,意大利多地“封城”,米兰时装周等活动被影响。而除了减少外出,尽量戴口罩,黑色幽默也是意大利人抵御疫情的一种方式。 阿里巴巴意大利办公室员工亚历山大(Alessandro Marcello)表示,通常,意大利人不太愿意戴口罩,但疫情之下,人们却一改过去的习惯。而随着需求越来越大,当地口罩的价格也越来越贵。 在药店,口罩是不允许涨价的,但现在米兰的药店,口罩几乎都断货了。在电商平台上,亚历山大看到,原本0.4欧元一只的口罩,已经涨到了10欧元(约为人民币77.3元)。 不仅是意大利,全球口罩的价格,都高得吓人。 亚马逊上,20个一盒的N95口罩售价387美元 日本医疗国际化机构的工作人员林文毅表示,近日,疫情对日本影响加大,学校停学,公司让员工在家办公,而当地对口罩的需求,也不断增大。他意识到,上周在公共场合,大约只有一半人戴口罩,而这几天,80%-90%的人都戴上了口罩。而当日本药店的口罩长期处于缺货状态时,电商平台上,口罩的价格从差不多5元人民币一只,涨到了20元人民币一只。 在英国,法新社的一位记者几乎跑遍了伦敦的药店,最后只找到了一家还有口罩销售,而其售价高达3.25英镑(约为人民币28.9元)一只。 3月3日,《金融时报》在报道中指出,亚马逊平台上的口罩、洗手液等商品的价格纷纷暴涨,部分涨幅超过2000%。文章提到,一盒(20只)平常售价为14.99美元的口罩,如今售价387美元(约为人民币134.2元一只);而24瓶包装的洗手液,则从过去的不到10美元,涨到了400美元(约为人民币 115.1元一瓶)。此外,不少品牌商家的店铺里,都打出了“缺货”的提示。 《金融时报》制作的亚马逊口罩涨价表格 苦盼“中国制造”回归 一位美国口罩生产商麦克.波文表示,最近,他每天都要接几百个电话,都是想在他这里下订单的。“你随便说一个国家,我肯定接到过来自那里的电话!”波文说。甚至,那些过去从来不接他电话的美国大医院,都纷纷放下身段,主动打来了电话。 《时代周刊》的这篇报道,在描述全球性口罩短缺的同时,也揭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: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,全球50%的口罩是“中国制造”。受疫情影响,中国口罩工厂花费了一定时间,产能才恢复到2019年的平均水平;但眼下,中国本土的口罩需求量巨大,短时间之内,恐怕很难像过去那样满足海外需求。 因此,即使价格比“中国制造”贵很多,波文这样美国工厂的口罩,也成了“抢手货”。“很多人都来问我,和中国生产的口罩比,美国口罩的优势在哪里?”波文说。而他告诉客户,眼下最大的优势就是,“当你买不到中国口罩的时候,我们的口罩就在这里。”
在日本,早在2月21日,随着疫情影响不断加大,该国政府就表示,要逐步恢复从中国进口口罩。 林文毅提到,面对日本的“口罩荒”,3月4日上午,日本政府还表示,要从当天开始,每天3个口罩,免费送给日本家庭,由该国邮局负责派发。 2月起,中国政府和民间,也纷纷向日本捐赠医疗物资。在无偿提供检测用试剂盒之后,3月1日,中国又向日本捐赠了5000件防护服、10万只口罩。 3月3日早晨,马云向日本捐赠的100万只口罩抵达东京机场。林文毅所在的日本医疗国际化机构,正是这批物资的接收方。在接下来的几天,机构会根据日本政府给出的清单,将这批口罩分发到当地医院、卫生检疫站、养老院等地。 林文毅认为,这一切,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“口罩荒”;而他也相信,当人们跨越国与国之间的界限,同担风雨之时,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。 (部分图片来自《纽约时报》等外媒) |